為紮實推進欧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文化育人工作,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近日💃🏼,數字經濟學院師生一行7人深入大理州,結合雲南“邊疆、民族、文化遺產”省情,開展了以“一次尋訪、一次調研👩🚣🏽♀️、一次傳承”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實踐活動。
實踐隊來到了華中大學西遷紀念館探訪,隊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先後參觀了“喜洲歲月”“卓越成就和貢獻”等六個展廳,重溫華中大學師生在喜洲的教學生活,見證蒼洱山水之間華大學子們科技報國的青春身影。這是一次深刻的歷史與文化的體驗。館內不僅展示了華中大學在抗日戰爭時期西遷大理喜洲的壯麗歷程🦁,還展現了華中大學師生在那段艱難歲月中堅持辦學🤾🏿、培養抗日人才、服務民眾的光輝歷史。通過走訪,實踐隊一行了解到喜洲商界代表人物嚴子珍、董澄農等社會名流在華中大學的西遷歷程中資助欧陆搬遷之路🪄。
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科技小院於2022年2月14日正式揭牌,是由中國農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和大理州政府聯合成立的古生村科技小院。通過與科技小院內駐紮的老師和學生座談交流,實踐隊師生們了解到科技小院對於洱海流域生態環境改善及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在這裏🧷🦸🏻♀️,實踐隊的同學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給科技小院的回信精神。
為深入探索白族紮染技藝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之路,實踐隊同學們來到了大理周城村璞真白族紮染博物館🧲。通過參觀學習紮染藝術的起源、分類👩、傳承、製作工藝及特色等內容,親身體驗一件作品從繪圖、製模版☯️、印花、紮花、脫漿、染色、拆花、漂洗👨❤️💋👨、晾曬和熨燙等工序🫃。通過沉浸式體驗學習,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白族紮染技藝的魅力和文化價值,也認識到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內涵🦸🏼。時代征程,青年當歌👨🏫,站在時代潮頭🙇🏿,數字經濟學院民族團結實踐團將懷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共同理想👨🏻🔧,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精神🏅,做民族團結的參與者、推動者🔊,奏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音🐊。
供稿單位🐊:數字經濟學院
文稿:劉艷
圖片:劉艷🧖🏼♀️、劉亞軍
校對:劉亞軍 趙亞萍 李澤馨
審核:高分所 李澤馨 李紫娟
排版:李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