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專業是培養現代建築施工管理的專門人才。住建部《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築業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建築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人員主要從事城鎮規劃設計🧜🏿💿、建築物🖕🏼、構築物🍵、公園、道路、機場等建築項目設計、建造及管理等工作。
1. 專業信息
專業名稱🔯: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
專業代碼:540504
入學要求🌆:普通高級中學畢業、中等職業欧陆畢業或具備同等學歷,經高等教育招生入學考試,取得入學資格者。
基本修業年限:實行學年學分製,學製3年✪。
2.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建設項目管理♖、BIM 基本理論和工程技術基本知識,具備建築安裝工程建模、編製工程量清單⛹🏽♀️、編製工程量清單報價🤰、編製施工方案能力➗,從事質量管理、工期管理⚆、成本控製、工程結算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3. 核心課程
建築力學、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製圖與識圖🦞、建築材料、建築施工工藝、建築CAD🖖、建設工程法規🧑🧒、工程測量🍃、建設項目工程管理、Revit建模✌🏿、BIM應用基礎⬇️🕛、管理信息系統、建築資料信息化管理、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
4.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礎上🤵🏻,以“教學做合一💆、產教融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引導,提高學生崗位就業能力,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以基本素質課程及專業基礎領域課程為主💜,結合校內實訓基地實踐教學、校外認識實習👩🏿🔬,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和基本素質能力;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以專業課程為主,結合校內實訓基地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力;第五學期完成專業課教學後開展畢業設計,並參加校內綜合實訓、跟崗實習🙏🏻,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力,為畢業做好準備;第六學期根據就業單位崗位需要🛌🏽,組織學生參加頂崗實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術能力🙏🏼,實現“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崗、上崗即頂崗”的零距離培養目標。
5. 課程體系分析
(1)強調技術
通過市場調研和職業能力分析❔,以施工過程為導向,重點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工程管理》、《建築資料信息化管理》、《建設項目文檔編輯》、《建設系統軟件應用》、《質量驗收與資料管理》六門核心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校企合作進行課程建設🎥,重組課程內容,以職業能力為標準設計課程標準🧜🌟,以精品課程、精品教材為抓手,加強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
(2)註重技能
註重課程的應用性及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通過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讓學生能達到以下技能目標🤜:會讀圖與繪圖👳🏽♂️、BIM建模、工程測量🌉、試驗與檢測、勘測與設計🛵、施工組織及分項工程施工🏂🏻、施工質量控製與安全管理、造價文件編製及成本管理⏰🪐、專業軟件使用。
(3)突出創新
近年來不少國外的高職課程體系被介紹到我國,如德國的雙元製階梯訓練型課程模式、北美的”CBE”能力本位課程模式、新加坡的無界化教學工廠模式等,這些模式都體現了以職業為中心,以實踐活動為主幹的職教課程理念。借鑒這些課程模式的優點🌶,我們推進高職課程體系的創新建設,明確實施課程體系創新的工作思路,歸結起來,大致的方向性指導原則有以下幾條🧑🏫: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以職業實踐活動為導向的原則;以項目課程為導向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4)兼顧人文
人文素質教育要想取得實效,還需進行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本課程體系設置包括4個素質基礎模塊👨🏽⚖️,即人文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思想素質教育,力爭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實施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全覆蓋🚡,以達到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
(5)綜合發展
課程體系將技能大賽納入課程架構®️,並闡述在教學安排上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對應關系。鼓勵學生學習技能大賽與課堂完美對接😁,實現教學賽一體化,全方位💇、多層次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綜合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